【LinkUHK】你可能聽過生仔貴,但根據多份最新報告,喺英國將一個小朋友由出世養到 18 歲,開支真係可以貴到嚇人!英國慈善機構 Child Poverty Action Group 指出,對於夫婦而言,育兒成本平均達 £260,000,而單親家庭更高達 £290,000。另一份由 Shepherds Friendly 發表嘅報告則估算約為 £212,961,如果父母使用全職托兒服務,總開支會升至 £233,707。 呢筆開支唔止包住食咁簡單,仲包括住屋開支、能源、交通、娛樂、教育、衣物、托兒等生活各方面支出。以 Shepherds Friendly 2024 年報告為例,主要成本如下:• 食物與飲品: 約 £25,841• 住房及水電煤氣: 約 £43,015• 交通支出: 約 £32,231• 娛樂及文化: 約 £26,615• 衣物與鞋履: 約 £6,837• 托兒服務(0-4歲期間): 約 £54,451(如父母全職工作) 而且呢啲成本並未包括升學後如大學學費等額外支出。如果將來小朋友繼續升學,支出可能仲會再升一大截。 英國家庭現時面對通脹壓力與高生活成本,呢筆長期而穩定嘅開支對家庭財政構成重大挑戰。有不少家長表示,生育計劃因為經濟壓力被迫延後,甚至完全放棄。 同時,有理財顧問建議有計劃育兒的家庭要及早開始儲蓄與做預算,並考慮使用如育兒補助、托兒稅收減免等政府支援,減輕負擔。 ⸻ 知多一點點:英國育兒成本概覽 英國育兒 #育兒成本 #家庭理財 #英國生活 #親子教育 #理財規劃 #生活成本 #育兒壓力 #LinkUHK
🧸【BB於幼兒園被綁窒息致死 父母悲痛呼籲加強保障措施】 英國一位年僅九個月大嘅BB Genevieve,喺曼徹斯特一間名為「Tiny Toes」嘅幼兒園內不幸身亡,原因係被工人過度包裹、綁喺豆袋上長達90分鐘無人理會,最終窒息。呢單悲劇震撼全英,而Genevieve嘅父母Katie Wheeler同John Meehan近日接受BBC專訪,形容冇咗個囡「根本無法活落去」。 👶🏽 意想不到嘅悲劇 Katie話:「我從來無諗過送個女去幼兒園,竟然會發生呢啲事。」當晚喺醫院抱住無生命嘅BB,佢徹底崩潰,形容自己「完全唔再係原本嘅自己」。 🎥 CCTV揭發真相 事後警方翻查CCTV,顯示Genevieve當時不斷掙扎、咳嗽,但涉事員工Kate Roughley一直冇理,直至個BB已經臉色發青、冇反應先至發現。Roughley去年被判14年監禁。 更令人震驚嘅係,同一間幼兒園內第二位員工Rebecca Gregory亦被揭發虐待嬰兒,包括推撞、恐嚇等,去年被判監三年。 📈 英國托兒所嚴重事故暴增 BBC調查顯示,過去五年英格蘭托兒所共錄得接近20,000宗「嚴重兒童事故」,單係2023-24年度就有超過4,200宗,比五年前升咗40%。平均每星期有約75宗嚴重事件報告俾 #Ofsted,當中包括嚴重受傷、重大疏忽,甚至死亡。 🎯 父母要求改革:要多啲突擊檢查 + 睇CCTV Katie同John依家呼籲政府: 而事實上,BBC訪問咗超過20位前線幼兒工作者,佢哋都提到短人手、管理混亂等問題經常發生,但好多時Ofsted上門前一日就已經通知,令部分托兒所「假裝」人手充足。 🎓 學者警告:再唔改會有更多BB受害 倫敦東大學早期教育教授Helen Penn警告,現時幼兒護理質素咁低,政府若果唔行動,將會有「更多BB受傷、更多家庭破碎」。 📣 政府回應:9月起加強保障措施 教育部表示,將會喺2025年9月起,推出新一輪保障措施,包括更嚴格嘅招聘審查制度,防止不適合嘅人從事幼兒工作。但多位專家都認為單靠紙上措施未必足夠,必須加強實地巡查、透明度同埋問責制度。 🧡 結語 Genevieve嘅死唔應該白白犧牲。呢個社會要問嘅唔止係「點解會發生」,仲要思考「點樣確保唔會再發生」。每一個送子女去托兒所嘅父母,都值得有一個安全、可靠嘅選擇。希望英國今次事件能夠喚醒制度改革,也希望其他國家都引以為鑑。 全文連結:https://www.bbc.com/news/articles/cx2641weqego
探索Hull及東約克郡2025年最精彩的復活節活動,包括親子工作坊、戶外遊戲和節日市集! ⸻ 🐣🐥復活節就到了!對於住喺英國嘅家庭來講,復活節假期唔止係小朋友放假咁簡單,仲係一家大細出動,參加有趣活動、享受春日陽光嘅絕佳時機。 今年,Hull 同 East Yorkshire (東約克郡) 已經安排咗多項精彩活動,啱晒家庭、情侶甚至朋友出遊,無論你係想搵啲野比小朋友放電,定係想影靚相打卡,都總有一個適合你! ⸻ 🐣精選活動一覽|2025年復活節假 Hull & East Yorkshire Williams Den – Easter Adventure(大自然歷奇)• 日期:3月23日至4月20日• 地點:North Cave, East Yorkshire• 特色活動:尋蛋挑戰、野外建築、朱古力工作坊• 適合對象:3歲以上兒童及家庭• 官方網站:https://www.williamsden.co.uk/ Burton Agnes Hall – 復活節彩蛋狩獵遊戲• 日期:3月29日至4月6日• 地點:Burton Agnes, Driffield• 亮點:賞花、莊園探險、親子尋蛋• 官方網站:https://www.burtonagnes.com/ Hornsea Freeport – 復活節市集 + 親子活動日• 日期:4月5日至4月7日• 地點:Hornsea Freeport Shopping Village• 有乜玩:免費臉部彩繪、兒童跳彈床、卡通人物互動• 活動詳情:https://www.hornseafreeport.com/ Sewerby Hall & Gardens – 復活節主題派對• 日期:4月6日至4月14日• 地點:Bridlington• 看點:歷史建築 + 動物園、兒童互動遊戲、園藝工作坊• 官方網站:https://www.sewerbyhall.co.uk/ ⸻ 🐣小朋友至愛嘅尋蛋活動:玩樂中學習,快樂中成長! 復活節尋蛋活動,唔單止係節日傳統,更係寓教於樂嘅最佳方法。由搵彩蛋到解謎,孩子們可以訓練觀察力同邏輯思維,同時與家長互動,留下美好回憶。 ⸻ 總結:唔使遠行,都有英國復活節氣氛! Hull 同東約克郡一向係英國北部最適合家庭出遊嘅地方之一。今年復活節假期,無論你住近定住遠,呢幾個活動都值得你計劃一日去行吓、玩吓、打卡吓! ⸻ 延伸連結:• Hull Daily Mail 原文:https://www.hulldailymail.co.uk/whats-on/family-kids/easter-2025-events-hull-east-10072078.amp• Williams Den 活動介紹:https://www.williamsden.co.uk/• Burton Agnes Hall 彩蛋活動:https://www.burtonagnes.com/• Sewerby Hall & Gardens 官網:https://www.sewerbyhall.co.uk/• Hornsea Freeport…
如何有效準備GCSE? – 實戰策略篇 這陣子筆者正積極為Year 11 學生及Year 10學生預備GCSE及Mock Exam,每日都忙得不可交加,香港在英學生更因到達英國時間短暫而遇到不少難題 – 沒有教科書、沒有小測、默書、言語問題令知識吸收變得緩慢等⋯⋯ 到底,今年或來年考GCSE的學生應該怎樣去好好準備呢? GCSE(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)是英國學生在16歲左右參加升Sixth Form的考試,非常影響升學及未來發展。因此,良好的準備至關重要。 筆者常常於課堂及講座上跟大家分享一系列有效的準備策略,希望可幫助各位年青人應對GCSE考試: 1. 制定學習計劃 – Study Plan 成功的關鍵在於良好的時間管理。根據考試時間表,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,確保每個科目都有足夠的複習時間。可以使用行事曆或Excel 來追蹤自己的學習進度,避免臨急抱佛腳。筆者上星期才幫過一位Year 11 學生訂立溫習時間表,大致以他擅長及不擅長的科目、 重視的科目、考試日期嘅次序去排序,我衷心希望他能夠把握好時間,為GCSE盡最後一分力。(心態同自律始終是王道呢!) 2. 熟悉考試大綱 – 每一科的Subject Topic 不同科目有不同的考試範圍,確保你了解每科的考試大綱,並重點溫習常考內容。如果到這個月份還不確定整個考核範圍,可以到官方網站(如AQA、Edexcel、OCR)下載最新的考試大綱呢! 3. 做歷屆試題 – 必須做至少最近3年! 歷屆試題是最佳的複習工具,大家香港人,你懂的。透過做試題,可以熟悉考試題型、時間分配及答題技巧。在英國,很多科目一年都有兩次考試,所以一年會有兩套試卷。以Science為例,Combined Science 考生做三年試卷相等於要完成36份,現在起計,一日一份也不為過呢! 完成後,謹記要參考標準答案(mark schemes)來了解評分標準,並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。 4. 使用多種學習方法 – 死記硬背已不合時宜 不同人、不同科目都適合不同的學習方法,香港人習慣死記硬背,將知識硬塞進短期記憶,看似完成任務,實際上如該知識要在Sixth Form – 甚或只是在GCSE抽取出來,反倒是沒有可能了。因此筆者提醒各位考生,可以試試多用不同方法,例如: 5. 管理自身壓力與健康 考試期間(甚至考試前期)壓力大,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至關重要: 6. 模擬考試環境 – 在家中/圖書館營造氣氛 為了適應考試壓力,可以定期為自己進行模擬考試,設定與正式考試相同的條件,如計時、無干擾環境等。這能提升你的臨場應變能力,減少考試焦慮。 準備GCSE考試需要良好的規劃、有效的學習方法及健康的身心狀態。透過制定學習計劃、做歷屆試題、採用多種學習方式及適當管理壓力,相信年青人們一定能夠順利應對GCSE考試,取得理想成績! 祝願各位GCSE考試順利! 注:以上所提及1 – 6 的方式將會詳細在Big Tree Intellectual & Welbeing Centre網站 ( www.bigtreeforiwb.com) 中探討,請多多留意。 如欲緊貼最新資訊,歡迎follow facebook: Big Tree Intellectual & Wellbeing Centre 筆者:Sandra Big Tree Intellectual & Wellbeing Centre
對喺英國生活嘅朋友嚟講,母親節唔係五月,而係今日(3月30日)! 好多香港人都會搞亂,以為全世界都係一樣日子,其實唔係。 英國嘅母親節叫做 Mothering Sunday,係一個源自基督宗教嘅傳統節日,日期唔固定,係根據教會曆法嚟計,每年復活節前第三個星期日舉行。所以今年就啱啱係今日。 相比之下,香港同美國就係每年五月第二個星期日,相對穩定。 英國母親節小知識: • 最初係俾信徒返「母堂」——即係自己出世嗰區嘅教會 • 慢慢變成探媽媽、送禮、食飯嘅家庭日 • 有啲英國人仲會整返傳統嘅 Simnel Cake(一種杏仁膏蛋糕) 無論你媽咪喺香港定英國,日子唔同但心意一樣~ 喺英國記得提早準備,唔好等到五月先慶祝呀! #英國母親節 #英國生活 #在英港人 #母親節冷知識 #MotheringSunday #LinkUHK #英國文化小知識 #移英生活 #母親節提早咗 #SimnelCake係咩嚟
Netflix 《Adolescence》對父母的啟示:別讓網絡世界奪走你的孩子 前言: 一口氣看完Netflix 《Adolescence》,相信有很多人都會感嘆和無奈。 如果今天你的孩子還在房間內一個人上網,建議你打開孩子的房門,給他一個擁抱,關心現在的他正在思考什麼事情,把情感重新連接起來。 內文: 先説明一下,下文會劇透!我的觀點是以家長的角度出發,可能比較尖銳,或許會令部分人士不愉快。 (一) 失控的英國教室 很多人關注英國學校是否就像劇集裏那樣失控、可怕? 我相信英國有很多這種學校,會令無數家長失望! 首先,劇集內大部分的教師都是無能的!沒有一個大人能夠控制場面。沒有! 這顯示學校在規管學生方面完全失敗!學校這一幕同時反映了很多「無能」、「無助」、「無用」的感覺,例如:老師經常怒吼,叫學生收起手機,但學生當老師「耳邊風」,甚至叫老師「Shut up」。整座學校如野獸樂園!另一方面,有心的老師或許因為輔導專業知識不足,因而「用錯力」,造成錯過了「打開心扉」的時機。對我來說,那個歷史老師不是第一個缺口!他一定是無能老師,但,如果這班學生及早被識別為「需要協助」,補上訓導主任、班主任及註校社工的協助,整件事可能稍有不同。有很多在英老師已經講過這也是他們見到的現實,看來不少英國中學的確出現劇集中的亂況,情況令人憂慮。 不過,值得留意的是,劇集側面描寫學生對「成名」的看法:只要你有一台手機,網絡就是全球舞台。那個時空24小時運作,可以任意妄為,沒有任何約束,沒有道德底線,誰能駕馭別人的「眼球」,就能獲得成功、快感!弱者變成小丑,老師的權力及地位如履薄冰,甚至不值一提。老師說這些學生沒希望,真相是眼前的年輕人,早就跟大人生活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裏!網絡世界已經奪走了他們的童年。 作為家長,我們要如何知道子女的現況? 我建議父母跟子女一起看《Adolescence》,請他比較一下他的學校: 1. 學校整體感覺(環境、聲音等) 2. 老師專業程度 (衣著、談吐) 3. 老師與學生的權力/地位 4. 對手機要求 5. 同學的課堂上的行為表現 6. 打架事件(有沒有見過?) 7. 對違規學生的處理手法(記錄?留堂?處罰?) 8. 有沒有聽過KOL Andrew Tate 嗎?對他有何看法? 溫馨提示:不要批判(judge) ,耐心聆聽。相信這加起來,就是一個很完整的畫面。 我自己同樣有一個13歲的兒子,他說:「My school is much better than this. 」不過,原來他兩年前就知道Andrew Tate 這個人,我和老公被嚇得不輕。兩年前,他根本沒有手機,到底是如何接觸到這個KOL ? 一切都是「演算法」(algorithm)作怪,他大概也是兩年前開始可以看YouTube (沒有觸接過小紅書、TikTok),而且幾乎每次我都會跟他一起看。不過,有時候我真的不懂評價他看的是什麼?基本上,那個KOL沒有「講粗口」,我就讓他「得看且看」,原來這是大錯特錯!演算法給孩子看到的,是我們成年人無法看到的內容,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。因此,這劇集的確赤裸裸地給我當頭棒喝! 幸好,兒子的學校在校園內不得使用手機,但一年也會見上一兩次「推撞/打架事件」,由校長親自調停、處理。原來這一切,孩子都看在眼內!他説他的學校是沒問題的,不是完全沒有問題。不過,他能把學校處理學生的程序娓娓道來,才令我安心了不少。 (二) 關於認錯 《Adolescence》讓家長知道要監管孩子小心使用手機及互聯網。同時,它告訴我們從小培養孩子敢於面對自己錯失重要性!現在很多育兒觀點非常重視保護小朋友的自尊,接納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人,但兩件事其實沒有抵觸。 一個從不承認錯誤的人可以很危險。尤其是男孩。 第一集一開始,警察爆門入屋,到Jamie 的房間,他的反應是:「我沒有做過!」這個反應看似自然,其實有點不尋常,太快!雖然他之後也有被嚇到尿褲子,但一個小朋友看到如斯陣營,應該會哭或不斷大叫父母。在警局內,父親私下問他:「到底你有沒有做過?」他的反應其實有露出端倪,想一想才回應「沒有」。由第一集至第三集,他都説:「這不是我。」反映了他慣性否認自己的錯誤。不得不説劇本寫得非常好,小演員完全演繹出13歲那種20%想説,80%不想説的心態。可能你會問:「為什麼這個父親或父母這麼笨,從沒有洞悉到兒子一直在講大話?」 原因: 1. 當局者迷 。 2. 不願相信,裝作不知。 我曾經遇過一個香港學生,二年級開始有生理反應,在學校胡亂觸摸女同學,多次犯案,但每一次他都是例牌否認。媽媽一直裝作無知,會道歉,會接受懲罰,但一直不多説。而這麼多年,父親都沒有出現過,我和社工大概都認為,家長一直隱瞞的或許是問題所在。最可怕的是,學校的懲罰統統變成對他的一種「enhancement 」,就好像教導他每一次用更好的理由去做借口,把他教得更聰明。其他我不便在這裏説了。對於高智商的孩子,「否認」反而變成逃脫的借口。 作為家長,我會教導我的孩子從小要懂得認錯,不是凡事say sorry ,是若真的做錯了,就要大方承認,從心底裏明白「錯」在哪裏。大人的責任不是要讓孩子低頭,不是要讓他感到羞恥,NO!我們應該要耐心地向他們解釋這些錯事的背後對自己、別人、甚至對整個家庭的影響。如果一個人死不認錯,其實這是一個警號,家長若及早發現孩子原來對「say sorry 」感到極大的抗拒,某程度上是他身上有一種保護機制,而家長必須要找出這個保護機制的源頭,可能來自對真相執著,家庭的教養,自我認同問題…… 劇中沒有交代這對父母平日如何跟Jamie 溝通,但也可以想像,Jamie 把自己的想法和「私生活」隱瞞得很好。在第四集結局裏可見,父母根本摸不透到底發生什麼事?自從有了網絡世界,大人也愈來愈追不上孩子的節奏,變成無知之人。如果你給予子女上網的機會,也請你了解小朋友身處於一個怎樣的網絡環境及世界,別讓他一個「否認」開脫你對他的關心和疑問。 (三) 探討「Who am I ?」 第三集是我個人最喜愛的。整集周旋在臨床心理學家的情緒及主角的心理拉扯。只有13 歲的Jamie一直尋求控制Briony的機會。而Briony就把椅子愈接愈近這個可怕的年輕人,利用她的專業「理解」他的內心世界。 為什麼Jamie 不斷重複要求Briony回答: 「You’re supposed to say I’m not ugly. 」「 Do you…
淺談英國🇬🇧公立中學── 你不可不知的指標(一) (二) (三)🐌小兒在英國英格蘭就讀公立中學Y8,因此在選校前做了一些功課,以下是我在Threads 討論過如何「閲讀」一間在公立中學相關「數據」的一些總結。(一)🔹即使是「Outstanding School」,你也要看公立中學的「Progress 8 score 」! 每年大概10月31日為英格蘭公立中學報名截止日期。英國教育部一般會在這之前公布Progress 8 score 及League table (全國排名)。到底甚麼是「Progress 8」(英國中學的成效指標)?簡而言之:學生的學習水平經過學校幾年的教育,到底有沒有提升?🐌個人認為,這個指標雖然不完美,但可以看到一所學校是否有心有力辦教育,比單單一個字「Outstanding」或「Good」更能看到一所學校的「辦學能力」!Progress 8 分數是一種用於衡量英國中學教育效果的評估指標,主要針對學生在GCSE考試中的進步情況。它目的在於比較學生「前與後」的分別。換言之,這是評估學生從進入中學(約11歲)到完成中學教育(約16歲)的學術成長有多少長進,而不是僅僅看學生的最終成績。具體來說,Progress 8 根據每位學生在入學時的成績,預測學生在八門學科(包括數學、英語、科學、人文科目和現代外語等)在16歲的預期表現,然後與實際成績進行對比。如果學生的實際表現高於預期,該分數會為正數;反之,則為負數。學校的總體 Progress 8 分數是所有學生個人成績的平均值。 🔻如何解讀 Progress 8 分數🔻 Progress 8指標有何用?👇 這一指標有助於家長和教育部門評估學校是否有效地支援學生進步,同時也促使學校重視學生個人的學術發展,不僅單單追求高分成績。 League table (全國排名)的用途是甚麼?👇 🧩冷知識:2024年英國教育部已確認將不會公佈學校的Progress 8分數,這一決定將影響2024-25和2025-26學年。這是因為這兩屆中學學生在小學階段(2019-20和2020-21學年)未能參加KS2 SATs考試。雖然Progress 8分數會暫停公佈,但教育部仍會公佈標題成績(如GCSE平均分數)和前幾年的Progress 8數據。計劃於2026-27學年恢復更新Progress 8評分,以便重新衡量學生的長期學習進展。 總體來說,Progress 8 分數是英國教育排名表中的重要構成元素,直接影響著學校在全國評比中的位置以及其在家長和學生中的評價。 (二)🔹早前看到一則有關中學GCSE 成績的本地新聞,作為家長,你會如何理解以下文字?//The secondary school with the best GCSE grades in the city in 2023-2024 was XXXX School, with an Attainment 8 score of 69.4, with 100 per cent of its eligible students entering for EBacc and 95 per cent of students earning a Grade 5 or higher in English…
作者:蝸牛媽媽 第一次在Linkuhk平台投稿,多多指教。 作為一個有兩名在學孩子的家長,每天為孩子挑選圖書已經成為我的日常。我很享受在英國圖書館或者書店的書架上,跟孩子一起「揀圖書」的時光。尤其是在價格及題材方面,英國兒童圖書都有其吸引之處。 我曾分享過幾本繪本的讀後感:《Spot’s Tummy Ache》(by Eric Hill)、《If I had a dinosaur》系列(by Gabby Dawnay, Alex Barrow)及《Dr. Dog》(by Babette Cole),相信許多英國家長都會覺得親切。去年聖誕,女兒就讀的Nursery送了她一本《We’re Going On a Bear Hunt》。它不斷重複的語句,非常適合幼兒,是經典中的經典。 不過,以下我想介紹的經典兒童圖書卻引起我的關注。它也是別人送給女兒的聖誕禮物,名叫《MOG the Forgettable Cat 》(by Judith Kerr),Judith Kerr也是《The Tiger who came to tea》的作者。故事講述一隻名叫 Mog 的貓,她非常健忘,總是忘記自己剛剛吃過飯、忘記貓門怎麼進去,甚至忘記自己是家裡的一員。她的健忘經常給 Thomas 家帶來麻煩,比如半夜喵喵叫吵醒家人,或者跳上桌子偷吃早餐。 有一天,一名小偷潛入 Thomas 家,Mog 因為害怕,亂跳亂叫,把家人吵醒,也讓小偷被抓住。最後,大家都很感謝 Mog,還特地給她做了一頓特別的早餐作為獎勵! 這本書創作於1970 年,已經有50年歷史。原意是想帶出「即使每個人都有缺點,但每個人(或貓)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!」是一本温馨經典小品。問題在於結局最後一頁,那個被抓住的小偷手中拿着一杯熱茶/ 咖啡,跟Thomas家的主人並排享用!雖然警察已在旁邊,小偷的樣子也好像表現得很後悔,但這種情況明顯在現代社會並不常見。在香港的話,被抓的小偷理應上了警車,戴上手銬了。 我女兒年幼,問我:「媽媽,這是誰?」當下我嘗試向她解釋「小偷」這個概念時,想想如果説他是壞人的話,為何會跟屋主一起喝茶?這有機會造成認知錯誤。雖然這不是一本強調犯罪與懲罰的作品,但我一時想不到如何向女兒解釋。 這可是一本經典作品呢!我大膽問了幾位本地家長,他們的想法令我對英國文化掀開新的一頁:我的朋友是一位在兒童醫院工作的兒童心理學家,她也承認這不是常見的情況,向我解釋:「There is a thing called restorative justice that they help offenders understand impact on family. 」(中文:有一種叫做「修復式司法」的機制,它幫助犯罪者理解對受害家庭的影響。) 這種機制常用於學校或社區,幫助加害人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影響,而不只是單純的懲罰。不過,她也認為這故事結局不合事宜,也會避免給年幼的孩子閱讀有「小偷」在內的故事。 另一位在英國家長説這本書反映了七十年代的人情世故,故事是為了突顯Thomas 一家人擁有寬容與仁慈(Kindness & Forgiveness),不計較別人的過失的性格。用英文來説,是「The Thomas family showed kindness and grace in forgiving the burglar.」然後我更大膽去問一個問題:「你認為這本書過時嗎?或者這是大愛嗎?」他説一點關係都沒有,一來書中沒有提及,二來作者在七十年代背景,Thomas 一家常用「Bother the cat!」來表示對Mog 的不滿。相比起較粗魯的表達方式,他們更傾向用溫和的詞語來表達不滿。單純想表達Thomas 一家人是Lovely people 而已! 看來是我過份解讀,也是我孤陋寡聞,對英國文化不了解造成了「認知落差」。來自香港的我可能比較強調對犯法的人要「賞罰分明」,而英國教育則更強調 「理解與修復」。這種文化衝擊可真不小! 本來我想説,經典也不一定是好的,顯然圖書也會過時,也會不合現代社會規範!家長挑選圖書時,不要只選擇「名牌」,也要把故事看一遍。經典圖書固然值得珍惜,但我們也要思考,它們是否仍然適合當代孩子的價值觀,避免把這些圖書送給別人的孩子作禮物,造成誤會。…
港書館——非牟利共享繁體中文書籍平台 喺英國嘅香港人,有冇試過想睇一本繁體中文書,但喺當地好難搵到?又或者好掛住香港文化,但發現閱讀資源好有限? 今日要同大家介紹一個喺英國港人圈子裡面極具意義嘅平台——港書館。佢哋唔單止為英國港人提供繁體中文書籍借閱服務,仲承載住保存香港文化、語言同價值觀嘅使命。 “閱讀不只係一種消遣,而係一種文化傳承。讓每一本書,更有價值地生存。” 港書館嘅理念同使命 港書館唔單止提供一個借閱同分享繁體中文書籍嘅平台,佢哋更希望透過閱讀,延續香港獨有嘅歷史、文化同價值觀,令新一代移英港人都可以保持同香港文化嘅聯繫。 港書館點樣運作 1. 成為港書館會員2. 開始借書或分享書籍3. 通過郵寄收到書籍,享受閱讀時光4. 借閱期完結後,將書籍寄俾下一位讀者 💡借閱係免費嘅,但會員需要自行負擔郵費,每次郵寄費用大約為 £2.1 – £3.75(按書籍重量及大小計算)。 💡另外鼓勵大家分享書籍閱讀,更會有分享書籍獎勵計劃– 形成知識共享同流動,令文化更易傳承。(詳情留意港書館網頁) LinkUHK 寄語 多謝港書館俾個機會我哋 LinkUHK參與呢個咁有意義嘅角色,協助香港閱讀文化同歷史嘅傳承!👉 如果你都想喺英國延續香港文化,保持同香港社區嘅聯繫,希望你可以加入港書館!讓香港閱讀文化歷史傳承,鞏固身份認同,延續香港精神! 【港書館官方網站】